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在艺术创作中传习劳动之美

财讯网  2022-11-01 09:25:37

“劳动创造了美”“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这些耳熟能详的观点,说明美与艺术是人类社会实践改造世界的产物,美的本质即人的本质,即劳动实践的本质。

回顾整个人类文明史,从原始人群的“刀耕火种”到今天的“人工智能”,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热爱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祖先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华夏文明。培养我们热爱劳动,勤劳勇敢的优良品德是关心到我们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大事。今天我将从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自己对劳动教育的认识。

一、艺术中的劳动之美

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社会,也创造了文化艺术,中外绘画的艺术作品中大量表现了劳动的场景,它们不仅为我们展现了当时人们生活、劳作的情景,更承载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大众视觉建构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如汉代画像石《弋射收获图》将莲池鱼鸭和挑担割穗的两个不同空间自然地结合起来,简洁分明,所表现的劳动场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耕织图》表现了南宋期间男耕女织,充满田园气息的小农经济图景,我们在欣赏这些画面时也被其秀美的山水林泉和生动质朴的劳作情景所到打动。

西方艺术表现劳动的作品也有佳作,比如梵高的绘画作品中有着大量对劳动人民的描绘。

尤其通过那双《农鞋》这一细节的描绘,海德格尔曾从中感受到:这双鞋浸透了农人冬闲休耕、渴求温饱和战胜困境的内心喜悦。

米勒在《拾穗者》中通过描绘农村秋季农妇们从地里捡拾剩余麦穗的情景,凝聚了对农民劳动生活的深刻感受,歌颂他们的真挚、勤劳、朴实和善良的美德,表现出了他们生活的不幸与顽强的生命力。劳动创造艺术,艺术感染我们,那就让我们燃起创作的激情,让劳动成果盛开,艺术之花才不会衰败。

二、成长中的劳动感悟

下面我与大家分享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劳动感悟。我想说我是辛勤劳动的亲历者、劳动成果的收获者。

首先是艺术创作中的感悟,2018年“喜上眉梢”和“如梦之梦”两个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完成了自己“作品要进美术馆”的小梦想,而作品的创作过程让我深刻感悟到,付出才有收获,艰辛的劳动才能有硕果。记得2017年整个暑假我都沉浸在创作中,如何将皮影光影艺术与葫芦镂空雕刻两种“非遗”项目巧妙融合。

我翻阅书籍,探访山东聊城葫芦基地,与皮影大师周树飞进行学习与探讨,然后闭关创作,经过自己无数次的尝试,在失败的总结中完成作品。作品通过透雕、浮雕、镶嵌、大漆、纤维编织等综合工艺技法来表达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借明灯抒情,托物言志。作品的呈现更是将劳动与艺术设计融合的精彩诠释。

再次是教学实践中的劳动感悟,从我走上讲台的第一天,老教师就教导我,要学会总结与反思,在总结中积累,在反思中精炼,在积累与精炼中提升。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在教学中提炼出“绘”讲故事”的教学方法,在学生艺术创作中要 “绘”讲故事”,总结出了艺术创作“四绘法”,即绘心、绘色、绘饰、绘情并在授课中不断研习。教学心得的凝练,更让我感悟到辛勤劳动的重要。劳动教育的必要。自己是最好的践行着,要把这种理念带入课堂,为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助力。

三、课堂中的劳动教育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要求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开设到位,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

我校以教育部提出的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为主旨,以思政教育的内涵建设为引领,紧扣东城区教育系统“文化•传承2030”工程。“福禄齐来•大美中华”系列美育课程结合对中国葫芦艺术之美的体验与教学探究,将“思政、美育、工艺三结合的实践课程”作为育人模式的探索方向。由笔者参编的《图说葫芦》一书及编写的《葫芦文化及工艺制作》校本教材作为学校的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开发。多年来,葫芦文化课程得到长足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课程体系,学生参与职业体验课程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得到提升。

1.在种植与收获体验中感悟劳动的幸福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是谚语更是劳动智慧的体现。二十四节气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在春季的体验中我带领学生在学校葫芦基地种植葫芦,从指导学生进行葫芦选种、翻地、种植、间苗、到葫芦生长过程中的松土、搭架、浇水、追肥、掐蔓和除草等工作,寒露前后会与学生采摘葫芦,从小小的葫芦籽到满架子的瓜瓞绵绵,同学们都沉浸于这实实在在的劳动教育中。

2.在创作中体验劳动的艰辛

在葫芦绘画制作过程中,学生们根据创作主题与葫芦的形状特点进行创作。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自由自在、内心愉悦的状态,画出自己心灵的痕迹?

我在教学中更注重情境、表述、尺度、保护、提高这五点。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储存能量的过程,其目的并不是功利的,这是在培养孩子的修养、审美、品行、素质,让孩子在体验过程中慢慢学会欣赏生活的美好、生命的可贵、感知世界之多彩。

跳动的心,活的色彩。在葫芦课上,同学们挥洒才情,在劳动中创造艺术,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宰。

3.在分享中体验劳动的喜悦

到现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葫芦成长档案。学生全程参与,既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又使学生养成了热爱劳动、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对传统文化在敬畏中传承,对艺术在执着中追求,对教育在热爱中付出。”这是我们传统文化团队的座右铭,作为团队的年轻教师。

我将一如既往的向前辈学习,不断磨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让自己与学生在劳动教育的氛围中双赢。

郑頔:北京市东城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银河稻谷美术总监、皮影艺术传承人、葫芦工坊签师、三拙漆艺工坊创始人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1999-2017 中国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出版机构 ICP备1654251116号-1

联系网站:zgjyw@foxmall.net.cn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