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开学季又到了,这封信的内容是老师最想对家长说的话!

魅力中国  2017-02-21 14:03:02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未出生开始就和父母在一起,但每个孩子都成长于不同的家庭环境,成长于不同的家长之手,家教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

  作为人民教师,教育好孩子是老师应尽的义务和不容推辞的责任,但教育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家长和老师齐心协力,才能有好的教育效果。作为人民教师,教过形形色色的学生,也就见识了形形色色的家长。什么样的家庭教育问题是老师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呢?下面,就来读读老师送给家长的这封信吧!

  细心地呵护您的孩子慢慢的看着他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相信孩子,静等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

  1、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长相

  家长:“我们没文化,孩子就全交给您了,您该打就打该骂就骂。”

  从孩子入学起的那天,老师就经常会听到家长说这句话。家长这么说等于是把教育的责任完全推给了老师。其实家长并不是没文化,即使真的没文化,并不能成为不履行家庭教育责任的理由。老师并不是想让家长代替他做具体的教学工作,而是希望通过联系家长,借助家长的力量,共同教育孩子更好的成长。

  很多时候,家长支持配合老师的工作就足够了,但并不等于家长可以完全依赖老师。“该打就打该骂就骂”的授权更是与教育教学法规相违背的。

  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长相。家长和教师的使命就是让孩子逐步对自己的精神长相负责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种污秽,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种子”,让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气,让人可以扬眉吐气。

  2、“伏尔泰主义者”

  家长:“我天天都问他写作业了没有。”

  “我们怎么会不管孩子呢?我天天都问他写作业了没有?”这是老师因学生作业问题联系家长时常听到的一句话。

  从实际效果来看,只是每时每刻地问孩子作业写了没有几乎等同于不管。孩子的作业字迹是否工整?正确的有多少?错题是不是都改了?……这些都是家长需要关心的。

  父母需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不过,也不要因为教育孩子而盲目的进行。理想的父母应该是“伏尔泰主义者”,“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他们从孩子出生的那天就开始跟孩子讲道理,耐心的征求孩子的意见。不要指望一味的逼问、督促、打骂孩子就能让孩子学会服从。杀鸡给猴看的结果是:猴子也学会了杀鸡。

  3、做“听话”的父母

  有些家长一听说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就火冒三丈,当着老师的面就数落孩子,这不仅会让老师觉得尴尬,也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并有可能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还有的家长表现的很民主,轻描淡写地说几句,过后却不再过问,这也起不到教育作用。

  好的亲子关系有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亲子之间能实现良好有效的沟通。孩子遇到什么问题会向父母说,而不是面对父母的询问采取“关门”主义。现在很多家庭的对话中,家长往往不是父母,而成了道德的评判者、喋喋不休的说教者、永远正确的建议者,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沟通。

  真正的沟通要求家长学会倾听,做“听话”的父母,从孩子的倾诉中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彼此才不会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4、给孩子社会性引导

  “问题行为”是孩子表达需求的另类方式,孩子借“问题行为”释放出被压抑的心理需求。出问题的永远是隐藏在表面背后的“需求”,而不是行为本身。

  家长在满足孩子情感需求方面的责任应该是有阶段性的,方法和目标也因此而不同。在幼儿和小学阶段,家长的目标是:使孩子建立安全感,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遵守规则,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进入中学尤其是高中后,是孩子“做自己”的时期,孩子独立的自我意识正在形成,并建立起大致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开始观察社会,渴望了解人生,所有的理想与对未来的憧憬只有一个核心:我在社会的位置。这时,父母的教育目标在于:如何理解自我与社会的关系,给孩子社会性的引导。

  如果没有特别原因,最好每天赶回家和孩子一起进餐。家庭的共同情感需求和价值观,就会在全家人围着一张桌子吃饭的过程中慢慢建立起来。

  5、不做最好,做到 “刚刚好”

  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不能做到最好,但要做到“刚刚好”。因为,最好的父母最容易犯这样一些错误:以孩子为中心,牺牲了自己的需求、兴趣;为孩子包办一切,剥夺了孩子应该体验、承担的。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培养出的往往是放纵的、自我的、没有责任心的孩子。

  专家提醒说,只有父母这只“杯子”是满的,才可能是健康、愉快的父母,才可能与孩子分享杯中的资源、能量与关怀。这样做父母会更有成就感和价值感,孩子也成长得更好。要做真实的父母,坚持自己的独立性,重视自己的需要,坦白地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孩子承担家庭一部分责任和义务。如果牺牲自己的一切,容易对孩子提出过高的期望,孩子也会备受压力,亲子关系就不会是温暖轻松的。

  好的亲子关系胜过好的教育,小编希望通过公开这封老师送给家长的信,帮助父母与孩子建立恰到好处的亲子关系,成为最佳的“亲密战友”。

  最后小编也有一句话要送给所有的父母共勉,那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的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文/依美玲)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1999-2017 中国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出版机构 ICP备1654251116号-1

联系网站:zgjyw@foxmall.net.cn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